)
随着移动营销人员逐步适应由隐私法规和用户级数据获取受限所塑造的新环境,单靠传统归因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监测需求。为此,我们需要扩展监测工具手段,采用更多元的监测方式。越来越多的新工具和方法正应运而生,Adjust 将这些称为 “新一代解决方案” ——它们正在重塑移动监测的未来。
其中一种,就是营销组合模型 (MMM),它是一种强大且符合隐私合规要求的分析框架,能够基于聚合数据评估整体营销活动的影响。MMM 并非要取代归因,而是对其的有力补充。它可以从更高的视角出发,衡量媒体、渠道以及价格、促销、产品更新等非媒体因素对业务结果的综合表现影响。
MMM 曾被视为传统企业专属的分析工具,但如今,它正被重新打造以适配移动生态——更快速、更智能、也更易用。包括增量分析、预测型数据分析一起,MMM 正在成为新一代移动监测的核心支柱之一。
营销组合模型 VS 媒体组合模型
术语营销组合模型 (Marketing Mix Modeling) 和媒体组合模型(Media Mix Modeling) 常被混用,并都简称为 MMM,但两者其实有显著区别,对于移动营销人员而言,了解这一差异至关重要。
两者中营销组合模型的范围更广。它涵盖所有影响营销效果的因素:价格、促销、产品变化、渠道分发和媒体投放。它的目标是量化这些因素对关键业务结果的综合贡献,比如安装、收入、和留存率等关键指标。
媒体组合模型则是营销组合模型的一个重要子集,专注于其中的 “付费媒体” 部分。它旨在深入分析各类广告渠道对营销表现的贡献,并据此来优化广告支出分配策略。
因此,这并不仅仅是术语上的区别。如果您的分析仅限于优化在 Meta、TikTok 和 Google 等平台上的广告支出,那您做的就是 “媒体组合模型”;但如果您同时纳入了价格策略、成本模型、应用商店优化 (ASO) 表现或季节性促销等变量,那就属于完整的 “营销组合模型” 范畴了。
如今市面上的大多数移动端 MMM 解决方案仍以媒体为核心聚焦点。这本身没有问题——只要分析范围清晰、预期设定合理。理解这两者的区别,能帮助团队更精准地制定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并更明确地传达分析结果。
营销组合模型工作原理
营销组合模型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使用历史数据评估各种营销活动对预期业务成果的影响。对于移动应用营销人员来说,这些成果可能包括应用安装、用户留存、应用内购买 (IAP) 或总体收入。
大多数模型都采用回归分析技术来构建。这种技术可以识别输入变量 (如广告支出、ASO 表现或价格变动) 与输出指标 (如转化量或收入) 之间的关系。MMM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控制季节性、促销活动甚至竞争对手动向等外部变量,从而帮助营销人员剥离出营销动作本身所带来的真实效果。
营销组合模型对移动营销人员的价值
理解了什么是 MMM 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它对移动营销人员来说究竟有何意义?
移动生态系统复杂且瞬息万变。营销人员不仅要管理付费推广活动,还要通过应用商店优化 (ASO)、定价实验、跨渠道促销和持续的产品迭代等方式影响业务结果。
这正是 MMM 的价值所在。它的设计初衷就是评估多种营销输入 (不仅限于媒体支出) 对关键成果 (如安装、留存率和收入) 的综合影响。由于 MMM 是基于聚合数据进行分析,因此非常契合当下移动营销向 “隐私优先” 监测框架的转型趋势。
移动营销组合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
当 MMM 与归因分析和增量测试结合使用时,能够弥补各自的局限,为营销团队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类策略如何协同驱动可持续增长。
)
营销组合模型和新一代移动监测
移动营销技术堆栈正在不断演进。随着对用户级数据的获取变得愈发受限,营销人员正逐步转向一种更为多元且注重隐私的营销监测策略——这一策略在兼顾精细化工具的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于更高层次、基于模型的方法。
MMM 正是这一转变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上文所述,只有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时,MMM 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例如增量测试可用于评估因果影响,预测性数据分析用于预测未来结果。这些方法共同为营销人员提供了更加全面且灵活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并优化广告效果,而无需依赖具体的用户追踪。
AI 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也让 MMM 的使用门槛大幅降低。过去需要统计人员团队花费数周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可以通过现代化的 MMM 平台更高效、频繁地完成。
随着营销组合模型变得更加智能和易用,对于敏捷营销团队来说,它不再是一个季度规划工具,而更多地是团队日常决策的一部分。未来的营销监测不是要取代归因,而是通过模型、实验和平台数据的融合,打造兼顾多维视角的最优解。
想要每月获取最新应用洞见吗?立即订阅我们的新闻简报!
继续阅读